最新动态

News

扎根煤海十八载 匠心守护运输线

千米井下的黑色长廊里,矿车的轰鸣昼夜回响。在这条维系矿山运转的“运输生命线”上,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运输区职工杨瑞,如同一枚永不生锈的“螺丝钉”,扎根煤海十八载,用双手拧紧每一颗“责任螺丝”, 用智慧搭建起矿车管理的“数字桥梁”,在矿召开的4月份工作会上被评为“创新创效”星级职工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7155633_副本.jpg

青春扎根一线:从“书生”到“螺丝钉”的蜕变

2007年,毕业的杨瑞怀揣梦想走进矿井,成为一名煤矿工人。初出茅庐的“书生”很快明白,井下工作容不得半点娇气,从皮带司机起步,历经皮带检修、大巷维护等多岗位淬炼,他始终以实干担当坚守着自身职责。多年来每天坚持巷道巡查,累计处理隐患400余条、修复铆口318处、更换托辊560余个,在潮湿巷道中维修水沟超3000米,用满手老茧将“技术小白”的标签逐渐蜕变为了“行家里手”的技术能手。

数字赋能管理:让矿车跑出新速度

随着矿井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,官地矿启动矿车管理改革,172辆矿车、60辆花车的调度难题摆在了杨瑞面前。传统手写统计方式耗时耗力,车辆周转率低、归属不清等问题频发,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“堵点”。

“既然学过计算机,就该让数据‘跑’起来!”杨瑞主动请缨,带领团队开启技术攻关。白天泡在车场记录数据,下班时间向在互联网上班的朋友“取经”,历经1个月的加班加点,终于有效突破了技术壁垒,成功推出《官地矿运输区车辆管理系统》,将统计时间从三、四个小时缩至五分钟,精准追踪矿车、花车等多类型车辆的全生命周期,彻底解决了“地面缺车、井下囤车”的管理盲区,让每辆矿车都成了会“说话”的智能终端。

 匠心点亮初心:做永不停转的“矿山齿轮”

在同事眼中,杨瑞是“行走的考勤表”多年来月月全勤,他用严守纪律的“铁脚板”丈量着自身的安全责任。每日班前会后,他便驻守后车场,为井下队组审批车辆,365 天风雨无阻,从无缺席。从车辆数量、用途到运输地点、交车时间进行精准调配,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成为了矿工兄弟身边的 “敬业标杆”。


返回顶部